一、课程建设
文传学院构建了以“专业为灵魂”的核心课程集群,辅以“实践为主轴”的实训课程体系,融合“志趣为依托”的职业导向课程群落,三者相辅相成,共同铸就了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烹饪工艺与营养、旅游管理、文化创意与策划、高速铁路客运服务、传播与策划六大专业的鲜明特色,打造出创新引领的人才培养模式。
文传学院以打造“金课”为战略支点,持续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飞跃。近年来,成功获批1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省级研学精品课程、2门校级精品在线课程、2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继续教育优质课程、1个校级现代学徒制示范点。2024年,开设传播与策划专业,为文旅专业群拓展学科边界,深化教育内涵形成助力。
2020年,研学课程《体验窑火神工,解锁陶瓷修复》荣获度河南省研学实践教育精品课程称号。此外,课程《共叙大河民族故事,同剪幸福黄河长卷——中原农业文明研学之旅》入选第二批黄河流域研学精品课程,彰显了文传学院在传承与弘扬黄河文化的显著成效。2023年,课程《研学旅行实操实务》顺利立项,进一步推动研学旅行高质量发展。
二、教学改革
1.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质量保障
文传学院修订并完善了督导制度,构建了“学院领导巡视、督导组督查、各教研室自查”的三级督导体系,同时优化了自主实习管理办法及教研室管理制度,从而健全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在此基础上,实施了教学、育人、就业一体化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荣获省高职教育课程思政大赛三等奖1项、校级课程思政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1项、教学能力二等奖3项、课堂教学创新三等奖2项,以及在中国洛阳牡丹传统插花技能大赛、中国“静观杯”传统插花艺术大赛中分别获得三等奖和优胜奖。
2.打造特色亮点,引领创新发展
(1)创新学徒制培养模式:成立了“大工匠 小青匠”现代学徒制人才班,并成功举办了12期“青春逐梦 匠心传承”品牌活动,18名学生在烹饪大赛中脱颖而出,荣获佳绩。
(2)实践课堂常态化:创设了“实践课堂”考察教学模式,将教学场景延伸至真实环境,与洛阳理工学院、龙门文创院等单位合作开展了10余次实践活动,并新增了上海野生动物园等企业实践岗位,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3)深化教育改革创新:一是创建了“互学互鉴”教学研讨会,围绕育人目标、课程重构等议题召开了10余次交流会;二是建立了与学生直接对话的平台,定期抽取学生教学信息员,召开教学质量反馈会;三是创新了“迎新庆梦华 育才扬正风”、“文传魅力展,新生梦起航”专业展演式教学形式。
三、技能竞赛
近年来,文传学院秉承“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理念,加强师生技能培训和创新能力培养,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技能竞赛领域,文传学院师生积极参与各类赛事,并屡获佳绩。获得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技能大赛三等奖5项,河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导游服务三等奖1项、餐饮服务三等奖1项,2023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省级三等奖1项,河南省创意设计大赛一等奖1项,河南省研学旅行创意策划大赛优秀奖1项,首届全国旅游院校旅游产品策划大赛优秀奖1项,2023“问途杯”第二届全国高校酒店数字营销大赛一等奖1项,首届中国洛阳牡丹传统插花技能大赛优秀奖13项,首届洛阳菜职业技能烹饪大赛获特金奖1项、金奖3项、优秀奖14项,2022年“汇创·就创”河南省创意设计大赛二等奖1项,第十六届河南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1项等。这些成绩展现了文传学院在职业教育和学科竞赛方面的强大实力。
教师在指导学生参赛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果。在河南省2023年全省大学生国家安全知识竞赛暨学生素养展示活动中,教师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在河南省职业技能大赛中,有6名教师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四、科学研究
近年来,文传学院专职教师在科研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承担及参与省部级以上项目高达20项,市厅级科研项目80余项;在学术期刊发表上,北大核心期刊论文31余篇,其中SCI一区1篇、四区以上9篇以及EI收录的12篇高质量论文。
五、国际教育
文传学院致力于国际化合作交流,积极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播至世界各地,并因此受到了众多媒体的广泛宣传与报道。深入挖掘烹饪、剪纸等传统文化特色,充分利用这些独特的文化资源,参与拍摄了央视纪录片《丝路遇见你》的第三集洛阳篇,该节目在中央电视台、洛阳融媒等众多权威媒体平台上播出后,引起了热烈反响。此外,学院还承办了中哈“汉语桥”——“中文+旅游管理技能”线上团组交流营项目,并积极参与了柬埔寨“汉语桥”线下交流营等活动,这些举措不断推进了学院的国际交流合作,进一步提升了学院的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