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金安

杨金安,高级技师,中信重工金牌首席员工,2004.07年至今任铸锻公司冶炼车间50吨电炉班长

中信集团优秀共产党员;百佳中信人;洛阳市“最美洛阳人”;河南省技术能手、河南省十大能工巧匠;河南省百名职工技术英杰;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河南省首届十大“中原大工匠”;洛阳市首届十大“河洛大工匠”;河南省“中原技能大奖”;中国机械工业百名工匠;中国重型机械行业大工匠;大国工匠”十大年度人物;河南省十大“最美职工”。

谭志强

谭志强,男,出生于196811月,就职于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大工匠,从事数控铣工职业。

2016年度: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017年度:河洛大工匠;

2018年度:中原技能大师;

2019年度:中国重型机械行业大工匠;

2020年度:河南省高层次(B类)人才。

张素丽

张素丽,女,出生于1972年01月,就职于中车洛阳机车有限公司,首席技能专家,高级技师,从事钳工职业。

2004年度:中华技能大奖;

2009年度:国务院特殊津贴;

2014年度:全国示范劳模创新工作室;

2015年度:全国劳动模范;

2017年度:河洛大匠,中车高铁工匠;

张春伟

张春伟,博士,讲师。河南省食用菌智能化生产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数字化设计与制造。

主持或参与完成:可重构自车身制造生产线规划智能化平台关键技术(863项目),河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获批),河南省本科专业评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全省第8);河南省科技厅项目1;洛阳市重大专项1;获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发表论文10余篇,EI检索3篇。多次荣获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毕业设计指导老师,教学质量优秀奖等荣誉称号。

范伟东

 范伟东,高级工程师、工学博士。2000年于中南大学冶金工程专业获得学士学位,2005年于中南大学获得冶金工程专业硕士学位,2020年于中南大学获得冶金工程专业博士学位。

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以第一作者发表北大核心期刊以上学术论文5篇。

主要从事铝基粉体材料的制备研究;实验室粉体材料技术产业转化应用研究;锂电池隔膜、绝缘导热垫片、高压开关等复合材料的技术研究。

张超

张超,工学博士、国际焊接工程师。20236月博士毕业于河南科技大学材料加工工程专业。202310月工作于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2024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24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成果一等奖;2023-2024年度中国科技部科学技术成果评价2项;主持与参与河南省重点研发专项、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等省部级以上课题4项;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1项;主持和参与地厅级、校级科研重点项目5项;以项目负责人在“互联网+” “挑战杯”等科技创新类比赛获国家级铜奖2项、省部级奖项4项、校级金奖1项;发表包含SCIEI、北大核心等期刊论文11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国外发明专利1项。

从事集成电路封装互连焊点可靠性研究,对微电子材料相关设备研发、材料制备、3D封装、微连接与检测、电热迁移失效评估、晶体学表征、电--力耦合性能测试、物质迁移能量解析、相生长与溶解动力学、有限元模拟等具备较深入的理论与应用基础。

孙北奇

孙北奇,正高级工程师、硕士。2003年毕业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07年在重庆理工大学车辆工程学院获硕士学位。2007年至2018,在洛阳轴承研究所有限公司军品研发部工作,任研发工程师,2018年至2019,在洛阳轴承研究所有限公司军工项目部工作,任技术专家及后续质量服务,20202024,在洛阳轴承研究所有限公司空间轴系开发部,被评为正高级工程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获河南省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四项、获得专利28,其中发明专利8,实用新型专利20,第一作者4项。发表论文及编写16,其中排名第一5,排名第二6,排名第三5篇。

主要从事于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和机械工程方面,技术工作于导引头位标器陀螺主轴承项目、高精度成对灵敏轴承的研制、纤维增强陶瓷滚珠高速陀螺主轴承研制、Ⅱ代燃气陀螺仪用超高速转子轴承研制、陀螺电机用T-906073TN3/P4轴承的研制,多种型号轴承的设计开发等,先后为大运飞机、空间站、神舟飞船生命保障系统、对接机构、导弹系统等开发高速精密、固体润滑和精密仪表轴承等新产品46,解决了各种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