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数智赋能洛职发展专项培训班举行

发布时间:2025-08-17 作者:浏览次数:354 分享至:

8月11日至15日,洛阳职业技术学院在伏牛山乡村振兴人才教育中心举办2025年数智赋能洛职发展专项培训班。党委书记赵健在开班仪式上讲话,校长李保安在结业仪式上对参训干部提出要求。校领导任晓平、张卫国、任扬、张志友、刘航、李东红,全校中层副职以上干部、部分二级学院党支部书记参加培训。

此次培训邀请到了清华大学等顶尖高校的专家教授进行专题授课,内容涵盖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产教融合策略、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与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混合式教学与AI赋能、数字素养等多个方面,还安排有“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专题现场教学,全体学员通过多种方式培训,深入系统性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数字经济发展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深刻理解党中央关于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战略部署,牢牢把握职业教育的重要使命和历史机遇,系统掌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理论前沿知识,全面提升信息化素养与教育教学信息化能力,推进学校“双高校”和“职教本科”建设。

8月11日,培训班在伏牛山乡村振兴人才教育中心开班。党委书记赵健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校长李保安、洛阳市乡村振兴人才教育中心副主任张爱国出席开班仪式。

赵健强调,此次培训是学校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落实“数智赋能年”的重要举措,目的是持续开拓思维视野、更新思维理念、提升履职能力,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实现提速提质提效。一要珍惜机会。此次培训创新采用“请进来”模式,成功邀请到清华等名校专家团队来洛授课,希望广大干部要充分把握、倍加珍惜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顶级教育资源的机会,确保培训效果达到预期,不辜负学校党委的信任与期望。二要潜心研学。广大干部要积极主动学、联系实际学、带着问题学,深入思考如何推进师生员工、教育教学、学校治理的数字化转型,努力做到“两个结合”,实现“两个转化”,真正把课堂上学到的经验方法等细化和应用到推动学校驶入提质培优快车道的实践中去。三要遵规守纪。严格遵守培训纪律,按时参加各项学习活动,做好时间管理,坚持安全第一,维护良好形象,力争在思路上有新启发,在视野上有新开拓,在能力上有新提高,为推进学校“双高校”和职教本科建设“充电蓄能”。

全国教学创新团队负责人、全国黄炎培杰出教师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专家命题组组长、教育部中国特色学徒制教学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教务处处长、京津冀职教改革示范园区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刘文龙以“AI 赋能:重塑职业教育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与教学质量评价的新生态”为题开展专题教学。他从AI赋能职业教育发展走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AI赋能课堂教学质量评价、AI赋能混合式教学和评价典型应用四个方面详细解读了如何借助AI推动教育混合式教学改革。刘文龙指出,打造AI赋能的“金课”本质是以技术驱动教育进化、以智慧引领课堂变革的系统工程,核心在于构建“学生为中心、数据为纽带、AI为引擎、能力为本位”的新教育生态,只有深化“AI+教育”融合创新,才能更好地锻造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职教“金师”,孵化适应时代变革的职教“金课”,共启职业教育数字化的新篇章。

军事学博士、大校军官,原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教授,军事思想及军队管理双专业硕士生导师张元伟作了题为“当前国际战略形势与我国国家安全”的专题授课,从当前国家安全形势的主要特点等方面为广大干部上了一堂高质量的国家安全课和国防教育课。他深入分析了当前周边安全形势与国家安全,阐释了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的重大意义,强调了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与继续教育研究所所长、博士、研究员、中国人生科学学会职教工委会主任、中国成人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华职教社社会服务和办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孙诚分别从《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 年)》新部署、自强卓越的高等教育体系、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泛在可及的终身教育体系等方面详细解读了产教融合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关键任务。她指出,职业院校要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突出办学特色,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提高人才培养适应性,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研究员、教授、学术委员会原主任、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邢晖围绕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与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对教育强国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我国职教政策轨迹等进行了深入解读,并结合具体案例重点讲解了如何在新时代更好地构建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她指出,职业院校的教师要通过企业实践、社会服务、课程开发设计、教育教学研究、专业应用研究、数字化意识、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等,更好地跨越实践操作关、教学技能关、应用研究关、数智素养关。

清华大学机电系教授朱桂萍以“基于数字化资源和数字化工具的教学模式创新——混合式教学与AI赋能”为题,以清华大学电路原理课程为例,从混合式教学实践、AI简介及其赋能目标、AI + 学生端、AI + 教师端、挑战与展望五个方面,诠释了AI赋能混合式教学的丰富内涵。她指出,AI时代下教育的本质应回归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精神,AI智能工具能够有效提升教师的备课效率,让大规模个性化教学成为可能,广大教师要积极尝试AI赋能教学,持续转变教学理念、提升AI技术应用能力、改进传统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思维,减轻学习依赖性,建立科学合理、多元化的学习评价体系,精准规划学习路径。

清华大学元宇宙文化实验室研究员、清博智能科技副总裁、清博创新院院长李祖希以“DeepSeek从入门到精通”为题,分别从DeepSeek概述、Deepseek专业岗位赋能、Deepseek行业赋能、DeepSeek综合创意场景赋能、Deepseek-R1开源模型部署等方面,通过丰富的实践案例详细讲解了如何使用DeepSeek制作可视化表格、设计海报、制作PPT、剪辑视频、开发AI应用等,深入分析了DeepSeek发展的优劣势,解读了DeepSeek+传媒、DeepSeek+文旅、DeepSeek+医疗、DeepSeek+教育等DeepSeek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李祖希指出,广大教师要有意识地在教育教学中采用AI优先原则,尽可能多地与AI进行互动交流,让AI成为第二大脑,更好地打开个人视角,跟随AI的快速发展,不断提升工作和组织效能。授课现场,李祖希与学员进行了互动交流,认真解答了AI如何更好赋能教育教学、学生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计算机学会信息系统专委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应用专委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委员张桂刚作了题为“面向未来的数字素养”的专题讲座。他详细讲解了掌握大模型—数字素养核心,AI赋能教学科研的主要场景,面向未来的数字素养体系构建,拥抱大模型、利用大模型提升数字素养等,鼓励广大教师要在教学大纲与教案设计、教学PPT设计与制作、试卷设计与教学总结、辅助教学智能体等方面积极利用AI智能辅助教学。张桂刚指出,为了学生的发展,需要在教学中融入数字智能技术,在课堂上、实验室里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数字智能技术,要让学生意识到,只有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开展扎实的领域知识和训练才能更高效地使用好AI工具,更好地提升自身竞争力。




8月13日,培训班组织开展分组讨论。参训学员围绕培训主题,对照专家专题辅导和参观见学内容,结合本职工作,分享学习体会。

8月14日,参训学员分别前往栾川乡湾滩村、重渡沟管委会四秋村开展“职业教育服务乡村”主题实践教学。

培训期间,党政办公室、党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分别对《洛阳职业技术学院二级学院党总支会议议事规则》《洛阳职业技术学院二级学院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等文件进行内部培训。

8月15日,培训班结业仪式在伏牛山乡村振兴人才教育中心举行。赵健出席结业仪式,李保安就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此次学习培训内容提出要求。

李保安在讲话中强调,此次培训是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进入深水区的关键阶段,和学校“数智赋能年”建设背景下举办的一次具有战略意义的培训,希望参训学员深入思考此次培训的内容、收获和感悟,认真审视学校当前最重要的工作以及如何推进工作。

就如何转化培训成果、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李保安强调,一要聚焦“人”的转型,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殷切嘱托转化为推动学校“双高”建设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生动实践与硬核成果,推动教师“AI+教育”能力跃升,深化“AI辅助教学设计”等场景创新应用,系统化构建支撑师生数字化发展的制度体系与成长生态。二要聚焦教育教学革命,以数智赋能为引擎,打造创新发展的硬核优势。精准对接产业前沿,完成课程内容的系统性迭代升级,将数据素养、AI应用能力要求深度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标准,推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混合式教学,强化前沿技术在实践教学中的深度应用,建好开好AI人工智能通识课,让学生成为能快速适应产业中数字化岗位的“数字原住民”。三要聚焦治理效能跃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构建支撑发展的现代治理体系。要再造服务流程,实现“一网通办”功能集成,整合数据资源,打破“数据孤岛”, 释放数据聚合倍增效应,营造数字治理文化,加速培育一批既精通业务又深谙数字技术的复合型治理骨干。李保安强调,希望参训学员以此次培训为新的起点,将思想火花转化为攻坚克难的锐气,将学到的本领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实招,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勇立潮头,共同开创学校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副校长任扬、教师中心副主任史伟、课程中心主任刘晨艳、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张春伟、汽车与轨道交通学院党总支书记魏征、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夏文新、文化遗产与传播学院院长郭又荣作为学员代表交流发言。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