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学院2016级大专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一班学生卢珊珊,获得首届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瓷器修复技能三等奖。创造了“年龄最小、资历最浅、抽到的修复器物残损最大、唯一一名以在校生身份获奖的第一历史。”
2019年6月,学院的文物修复中心被河南省教育厅认定为“文物修复体验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该基地是全国唯一一个“文物修复类”体验基地,可以为中小学生提供文物修复类社会实践教育体验项目。通过社会体验实践活动,引导中小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坚定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2019年10月,学院与意大利巴勒莫美术学院签署合作意向并成立“中意文物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密切合作,加强交流和联系,共同在教育、文化领域开展合作,培养文物保护修复高端人才,为中意文化交流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2020年4月,河南省文化与旅游厅受国家文旅部的委托,组织专家赴洛阳对洛阳市申报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进行实地考察,首站到走进我院。我院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建设以及依托该专业开展的非遗进高校、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活化、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工作,受到考察组的高度赞赏和认可。
2020年,以马丹阳为代表的学生青年创业团队参加省级“互联网+“比赛,该项目荣获二等奖,同时在”创青春“比赛中,该项目获得省级一等奖。
2020年10月,依托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建设,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文物保护考古学院成立,洛阳市首期考古探掘技术培训班同日开班。
2020年11月12日,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到实训中心,视察考古专业建设情况,给予高度评价。
2021年9-12月,学院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龙门石窟研究院共同承办全国石窟寺保护与佛教考古培训班,为全国40余名石窟寺保护一线人员做好培训工作。
2021年10月,学院与河南省文物局合作,举办河南省可移动文物修复培训班,培训全省60余名文物保护一线人员;在山东曲阜举办全国文物行业技能竞赛,我院学生彭嘉祺荣获书画组三等奖,这是全国唯一在校生获奖。
2022年6月,学院教师青铜器修复团队获得河南省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竞赛二等奖
2022年8月,学院承办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河南省选拔赛,这是我省首次举办此类赛事,扩大了学院的专业影响力,提高了在行业的地位。
2022年9月,青铜器修复与保护课程获得河南省精品在线课程立项。
2021-2022年,学院顺利完成全国文物修复行指委安排的文物考古技术、石窟寺保护技术专业简介和专业标准编制工作,已颁布施行。
2021-2022年,学院参与《文物修复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考古探掘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编订工作,为行业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做出贡献。
2023年3月25日,学院举行文物保护考古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合作签约大会暨中意文物保护修复国际学术研讨会,国家、省、市各级领导专家及意大利专家等60余人出席会议,共商文化遗产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事业发展,效果良好,得到与会各方的高度认可。
2023年5月,我院文物修复与考古勘探发掘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被批准为省级唯一一所文物保护与考古探掘虚拟仿真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单位,这是我校首次获批此类基地。
2023年6月7日至8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朱永新率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调研组来访考察,高度肯定我院文物考古专业建设。
2023年7月10日,学院受邀参加全国考古工作会,共商考古事业长远发展,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做出职业教育担当贡献。
2023年9月,学院4个专业实现同步招生,学生规模达到600余人。
2023年12月9日,全国第一个文博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全国文物考古与保护利用产教融合共同体在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成立,该共同体的成立将推动多元协同和全方位合作,探索产教融合新路径,是高质量推进教育强省建设的有益尝试,将为全省职业教育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