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考古高水平专业群概况、组群原则及组群逻辑
(一)文物保护考古高水平专业群概况
文物保护考古专业群以文物考古技术专业为核心,以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石窟寺保护技术为两翼,以文物展示利用技术为载体,突出实用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满足文物保护、考古探掘、石窟寺保护、博物馆服务的工作需要,打造文博类高水平专业群。同时,专业群以计算机应用技术、文化创意与策划、旅游管理、工程造价、建筑工程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大数据技术等专业为支撑,培养文博人才的综合素养,整合各专业资源,组成文物保护考古专业集群。该专业群于2022年1月被洛阳市教育局确立为市级高水平专业群。
(二)组群原则
优势互补、共建共享、高度融合、协同发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文物文保行业发展。
(三)组群逻辑
按照文物保护、考古工作的基本流程和文博行业发展要求,构建文物保护考古专业群。文物考古技术专业定位服务考古工作一线,培养掌握考古调查、勘探、发掘、文物整理的实用型人才,为文物保护工作的开端。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培养具有实践操作能力,能够直接从事青铜文物、纸质文物、陶瓷文物修复的技能型人才;石窟寺保护技术专业培养石质文物、石窟寺、壁画保护的一线技能型人才,与文物修复与保护一起构成文物保护工作的中端。文物展示利用技术培养文物展示、博物馆服务、文创产品开发的技能型人才,是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终端与升华。此三步从文物的探掘、修复到保护利用,形成文物工作的基本链条。在人才培养上,既有各自的特点与培养目标,又有共性的培养要求,共同培养致力于文物工作的人才队伍。四个专业在培养人才时,均注重文物基本知识、法规、职业道德与素养的培养,但在技能培养时各有偏重,文物考古技术专业注重考古勘探、发掘、文物初步整理;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注重可移动文物包括青铜文物、纸质文物、陶瓷文物的修复;石窟寺保护专业注重石质文物、石窟寺、壁画等不可移动文物的修复;文物展示利用技术注重文物修复后的展示、利用、博物馆服务与文创产品开发,共同培养文博行业的高技能人才。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利用系列讲话精神、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孙春兰副总理考察我校文博技能人才培养情况和在全国石窟寺保护与考古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紧扣新时代文博技能人才需求,以培养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目标,恪守“立德树人、学以致用、行以致远”的人才培养理念,秉持“根植洛阳、面向河南、辐射全国”的专业建设思路,以文物考古技术专业为核心,文物修复与保护技术、石窟寺保护技术专业为两翼,文物展示利用技术为载体,在市级高水平专业群的基础上,建设“洛阳特色、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高水平文物保护考古专业群,努力把洛阳职业技术学院办成全国文博行业技术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考古学提供人才支撑。
文物考古技术专业
石窟寺保护技术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