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3年7月17日,中原融媒报道我校开展“牢记嘱托践使命 行走中原看巨变”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报道原文及相关链接如下:
“太壮观了,真的是应了那句‘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诗句……”
7月4日,在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调水调沙水利工程调度活动现场,激流飞瀑喷涌而出,场面蔚为壮观,跟随老师参加“牢记嘱托践使命 行走中原看巨变”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的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文化与旅游学院22级旅游管理301班学生程怡婷被深深地震撼到。
洛阳职业技术学院分别组织了以“黄河”为主题的“黄河梦”青年先锋队和以“字”为主题的“青豫甲骨文”小分队,师生成员以“走、访、拍、讲、写”等形式开展社会观察、调查研究、学习体验等实践活动。
“黄河梦”青年先锋队先后来到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郑州黄河博物馆、郑州黄河文化公园进行实地学习与调研,通过参观学习黄河文化,调研黄河地域风貌,记录黄河各段发展变化。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黄河干流上的一座集减淤、防洪、防凌、供水灌溉、发电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水利工程,是治理开发黄河的关键性工程。恰逢小浪底水库一年一度的调水调沙,队员们现场观看了大坝调沙的壮观场面,详细了解了黄河调水调沙的意义和重要性,并对附近居民进行了有关小浪底水文化的问卷调查,了解当地的黄河故事和生态环境的发展变迁。
“通过今天的参观学习,我了解到了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是控制黄河水沙、治理开发黄河的一个关键性工程,守护着黄河的岁岁安澜。”文化与旅游学院22级文化与创意301班李昊泽说,“近距离地观看了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壮观伟岸,让我对伟大祖国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在郑州黄河博物馆,队员们认真参观了六个展区,通过对一张张照片、一件件文献、一个个雕塑和碑刻的认真学习,详细了解黄河自然概况、黄河文化、黄河水患的危害及治理以及在治理黄河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在这里,我被中华民族在与黄河水患的斗争中展现的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所震撼。”护理与康养学院22级护理308班戈秀文说,“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为黄河文化保护和传承,为黄河的岁岁安澜贡献自己的力量。”
郑州黄河文化公园南依巍巍岳山,北临滔滔黄河,壮美的大河风光让队员们沉醉其中。山腰处的“哺育”塑像,形象生动地表达了黄河与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矗立于山顶的大禹像则代表了顽强奋斗的黄河精神。站在黄河岸边,青年师生们纷纷表示要继续探寻和传承好黄河文化。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京汉铁路黄河大桥,1906年由外国建造,是黄河上建造的第一座钢体结构铁路大桥,如今中国建的黄河大桥一座又一座,连接起黄河两岸人民的幸福生活。”电商物流学院22级物流管理301班李嘉强说,“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我们应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青豫甲骨文”小分队从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出发,了解最早的中国,到安阳殷墟遗址博物馆探索文字的起源,再到中国文字博物馆了解中国文字的发展历史,感受中华文化魅力。
在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成员们领略了“华夏第一爵”乳钉纹青铜爵的典雅高贵,感受了“中华第一龙”的神秘魅力,探寻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在这里,我看到了很多3000多前年的文物,这些文物不仅展现了华夏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更让我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22级大数据301班简阔说,“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学习到了很多新的历史知识,也会努力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在安阳殷墟博物馆,师生们被甲骨文上凝结的古人智慧所惊艳,为车马坑展示馆内3000多前年的造车工艺所惊叹。在参观学习之余,小分队成员还走上街头,采访当地居民及游客,了解人们对历史知识的认知以及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看法。“我们在问卷调查中了解到,当地人从小就对甲骨文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也希望能有更多人来这里参观学习,了解和学习甲骨文,感受中华文明的魅力。”22级舞蹈表演301班胡梦莹说。
中国文字博物馆是中国首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博物馆,这里的基本陈列以世界文字为背景,以汉字为主干,少数民族文字为重要组成部分,荟萃了历代中国文字样本精华,介绍了中国文字的构形特征和演化历程。队员们通过录制视频的方式为大家讲解文物背后的历史知识,介绍文字起源、发展,以及中华文化的深厚内涵。
两天的实践活动中,队员们通过沉浸式寻访、记录式拍摄、现场问卷调查、分享心得、书写感悟等形式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中华民族的厚重历史、黄河文化的源远流长、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大家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收获良多,要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继续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相关链接:https://www.zyjjw.cn/ds/ly/202307/44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