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3年7月5日,河南戏曲广播报道“洛阳牡丹”真国色 “一挂两花”有传人 | 豫剧马派艺术培训班在我校开班。报道原文及相关链接如下:
7月5日上午,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豫剧马派表演人才培训”在洛阳职业技术学院开班。
开班仪式由洛阳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李保安主持。
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校长赵健致辞说,马金凤先生是德高望重的国宝级豫剧大师,是豫剧“五大名旦”之一,中国戏曲“帅旦”行当的开先河者,其开创的豫剧“马派”艺术,是洛阳戏曲文化的杰出成果,是河南豫剧的骄人财富,更是中国戏曲文化中的珍品瑰宝。她的代表作“一挂两花”(《穆桂英挂帅》、《花打朝》、《花枪缘》)家喻户晓,久演不衰。我们举办豫剧马派表演“一挂两花”艺术人才培训班是以马金凤先生的艺德修养、政治思想为榜样,以优秀传统剧目“一挂两花”传承与发展为己任,教育青年人才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培育和弘扬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既是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行动体现,也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的诚挚回应。
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戏曲艺术学院院长潘华介绍说,豫剧“马派”艺术在河南戏曲传统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极具代表性、有相对完善传承体系的表演流派。“豫剧马派表演人才培训”项目主要通过学习豫剧大师马金凤先生代表作,深入“马派”艺术的表演风格和舞台理论,促进“马派”艺术发展源远流长,加强团校产教融合,培养优秀戏曲青年人才。
在戏曲人才培养方面,洛阳职业技术学院已有比较扎实的积淀。戏曲艺术学院的前身为洛阳文化艺术学校,建校50年来,为全国文艺团体输送了6000余名优秀的艺术人才。其中,有15人次先后获得“梅花奖”、“文华奖”。
马金凤先生是洛阳职业技术学院“终身教授”,弘扬马派艺术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豫剧马派表演人才培训”是洛阳职业技术学院首次获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学院将会以缜密细致的工作和高度负责的态度办好此次培训班,用豫剧“马派”精品力作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剧协副主席、河南省剧协主席李树建说,豫剧大师马金凤创造了一个流派,开创了一个行当。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戏曲学院回信的时候专门提到了马金凤先生,这不仅是她个人的荣耀,也是我们全国豫剧界的光荣,我们感到非常自豪。青年演员们能集中学习一两个月时间,是很难得的机会,希望通过这次学习,他们能很好地来传播马派艺术,让豫剧发扬光大。
马金凤的儿子马建新在接受采访时说,母亲是一个普通的豫剧演员,为豫剧辛勤操劳了一生,在她近一个世纪的舞台生涯中除了她自身的修炼以外,非常注重向前辈和同行学习成熟的经验,从而形成了一套可以借鉴的表演方式,可以说豫剧“马派”艺术是众多戏曲艺术家成熟经验的继承和成果。以国家之力推动传统艺术的发展是豫剧之幸,豫剧观众之幸。
国家艺术基金成立于2013年,旨在培养艺术人才、推进国家艺术事业健康发展,是当前我国层次级别最高的艺术创作资助项目之一。今年3月,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戏曲艺术学院申报的“豫剧马派表演人才培训”项目获得国家艺术基金(一般项目)2023年度资助项目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立项。该项目以马金凤先生的艺德修养、政治思想为榜样,以优秀传统剧目“一挂两花”传承与发展为己任,主要通过集中研讨豫剧大师马金凤先生代表作,对学生进行从理论到实践、从传承到创新的系统培训,深入学习“马派”艺术的表演风格、舞台理论,促进“马派”艺术发展源远流长,培养优秀戏曲青年人才。
根据《国家艺术基金申报指南》和《项目资助协议书》的相关规定,培训班培训周期为2023年7月5日至2023年9月5日,总时长共62天。其中,将在洛阳职业技术学院集中授课31天,此外还将前往郑州、洛阳、山东曹县等地,依托马金凤戏曲艺术博物馆、洛阳博物馆、马金凤大戏楼、黄河文化园、河南省戏曲声音博物馆等场馆开展项目交流、采风、创作等艺术实践活动。 在8月下旬的结项期,将以“一挂两花”专场演出的形式,进行结项汇报。
此次豫剧马派表演人才培训班面向全国聘请授课专家26人,均为实践经验丰富、理论功底深厚、教学能力精湛的名家名师。
参加培训的30名优秀青年学员中有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10人,硕士研究生2人,获省级及以上荣誉及奖项20余人,值得一提的是,学员中还有外籍华人戏曲工作者。培训结束后,经评定考核合格的学员即可获得结业证书
相关链接:https://share.hntv.tv/news/0/1676558412237455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