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下午,我校在图书馆930会议室举行中意文物保护修复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詹长法,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教务长张晓彤,洛阳市文物局局长余杰,我校校长赵健,副校长余江宁、李保安出席研讨会,部分文博行业重点单位与院校相关负责人参加研讨会,意大利文物保护相关专家学者以线上形式参会。
中意双方有关专家学者就新时代中国文物保护修复、考古研究与技能人才培养,文物保护与考古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中意文物保护修复研究与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等主题展开交流。
赵健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学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考古工作的重要指示,加强文物保护修复专业建设,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具备历史与美学常识的专业技能人才,有效助力文物修复与保护、文物考古技术、石窟寺保护和博物馆展陈服务于一体的复合产业链发展。同时,学校积极扩大国际交流朋友圈,与国外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将国外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和优质教育资源引入学校,积极打造政校行企合作命运共同体,实现多方位共同发展。意大利是国际上十分著名的文物保护强国,我校与意大利巴勒莫大学等已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成立了“中意文物保护修复研究中心”。希望以此次研讨会为新的起点,能够有力促进双方开展更广泛、更深入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提高学校在文物保护修复方面的国际合作水平与服务能力,为国际文物保护修复事业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詹长法以《国际合作培训在遗产保护中的传承与融合作用》为题,分别从国内外保护里程演变态势、中意合作为理念实践融合、国际联手为能力建设强体、国际援助为传承文明助力、气候变化面对问题与挑战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詹长法表示,国际合作对促进中国文物保护理论的探讨、技术水平的提升和专业化人才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加深了多个古老文明国家之间的彼此了解,对于推动双方在其他领域的交流有着深远的影响。
余江宁以《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文物保护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为题,就我校文物保护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实践和未来发展的思考进行了阐释。他表示,近年来,我校文物保护高水平专业群在专业建设、招生规模、组织机构、软硬件条件、“三教”改革及对外交流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仍然存在不少的短板和不足,未来将紧紧抓住政策和机遇,充分利用优势和条件,补齐短板、改善不足,持续推动文物保护高水平专业群建设。
张晓彤以《人才培养视角下的古建筑壁画彩塑保护修复前期研究》为题,分别从项目概述、教学特色、经验与思考等三个方面,对建筑群-单体建筑-楼阁式建筑壁画彩塑前期勘察研究路径、方法探索的系统化成果,以及专业培训和队伍建设等内容进行了分享交流。
余杰以《洛阳市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探索与实践》为题,分别从注重规划引领,完善保护机制,留住历史文化根脉;突出守正出新,展示厚重底蕴,扮靓古都金色名片;坚持保用结合,做好活化利用,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彰显古今辉映,提升文化品位,塑造城市独特魅力;体现山水交融,厚植生态优势,践行绿色惠民理念;促进融通互鉴,扩大开放合作,深化国际人文交流互鉴等方面,对洛阳文物保护利用工作进行了详细阐释。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副院长杨璐以《西北大学文物保护人才培养新举措》为题,对西北大学与意大利莱切大学生合作成立的安莱学院的发展、特色以及人才培养体系等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
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建筑与环境艺术学院院长高守雷以《专业教学其命维新人才培养任重道远》为题,分别从人才培养定位是核心、专业教学改革是关键、培养质量提升是主题等方面对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反思进行了分享。
陕西文物保护研究院主任严绍军以《砖石质文物保护及保护学建设》为题,对不可移动砖石质文物特征、保护与学科发展等内容进行了交流。
意大利学者Mario Micheli以《中意在修复领域三十年合作模式的探索》为题、Mario Concetta laurenti以《考古现场保护的经验分享》为题、Flavio Rosa以《历史建筑群维护周期的数字化孪生解决方案》为题分别进行了交流探讨。
摄影:张旭辉
审核:侯育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