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2年8月20日,掌上洛阳报道2022年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河南省选拔赛在我校举行。报道原文及相关链接如下:
进考场修“文物”!洛阳多人获奖,有机会参加全国大赛
18日至19日,2022年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河南省选拔赛在洛举行。来自全省各地的100余名从事考古和文物修复工作的专业人员、高校师生等带着“家伙什儿”走进考场,现场修复“文物”。
6大专业各显神通,考试时长达6小时
此次选拔赛所设置项目与全国大赛项目保持一致,共选取6个职业方向,包括木作文物修复师、泥瓦作文物修复师、陶瓷文物修复师、壁画彩塑文物修复师、金属文物修复师、考古探掘工。
选拔赛分为理论考核和实操考核两部分,理论成绩占总成绩30%,实操成绩占70%,理论考核考场均设在洛阳职业技术学院。实操考核在二里头遗址考古现场,这里为考古探掘工项目单独开辟场地,该项目参赛选手需在1.5小时内完成3个探孔钻探,绘制布孔图等,完成探区地下堆积勘探记录。
“文物修复是个细致活儿,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此次实操考核除了考古探掘工项目,其他项目考核时长均为6个小时。”考场计时工作人员说。根据考核要求,木作文物修复师项目需要按照施工图纸,现场利用传统木作工具完成月梁头和昂尖制作;泥瓦作文物修复师项目需要完成《清式营造则例》中须弥座的制作及墙体残损剔补修复;壁画彩塑文物修复师组、金属文物修复师组以及陶瓷文物修复师组需要通过抽签,获取壁画、陶瓷器具、青铜器具等不同的文物标本,现场进行修复。
这样的考场真稀奇:带着“家伙什儿”进场
锯子、刨子、斧头、大小形状各不相同的刷子,甚至还有打磨、抛光机器,18日,在洛阳职业技术学院,百余名参赛选手带着装满“家伙什儿”的工具箱进入考场。
“月梁是我国古建筑最具艺术特色的梁类构架之一,月梁头部位看似简单,但想要做出彩可不容易。”木作文物修复师项目参赛选手朱洛民手上动作不停,通过测量、标记,很快便在木料上定下月梁的位置。朱洛民今年57岁,来自洛阳文昌古建园林工程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木质文物修复工作:“这次报名年龄限制为60岁以下,我也赶趟末班车,来跟年轻人们切磋一下。”
在金属文物修复师项目实操考场,3名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的学生抽签结束,领回不同的修复文物标本。张晗手中是一把断掉的青铜匕首,她需要通过清理、焊接、涂胶、上色等环节,将匕首重新接上,完成修复。“我们日常课程中学习过相关技能,整体修复下来需要3个小时左右。”张晗告诉记者,通过此次比赛,她结识了许多专业的文物修复工作者,“我想成为一名专业的技术人才,为洛阳的文物保护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洛阳多人获奖,获奖者可申报省级技术能手
“此次实操考试最重要的修复原则是‘修旧如旧’。”洛阳民俗博物馆名誉馆长王支援是此次大赛的专家评审之一。在他看来,“文物修复的目的在于还原和保护,而非创新改造。”通过行业专家现场评审打分,此次大赛共评选出一等奖6名、二等奖12名、三等奖17名,将择优推选获奖选手参加全国大赛。
洛阳多名行业从业者、文博单位工作人员以及高校师生斩获奖项。其中,洛阳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袁亚婷荣获陶瓷文物修复师组二等奖,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的4名参赛选手荣获壁画彩塑文物修复师组全部奖项,河南天中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赵殿成获泥瓦作文物修复师组一等奖,洛阳市文物勘探中心李冲获考古探掘工组一等奖。
据悉,此次比赛获奖者可自主申报“河南省技术能手”或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
链接地址:http://www.lyhand.com/n/1112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