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蒙低沉,沂水呜咽,苍天流泪,大地悲鸣。6月4日上午,国宝级豫剧大师、豫剧“马派”艺术创始人、我校终身教授马金凤先生遗体告别仪式在青岛市殡仪馆追瞻厅举行。各界干部群众怀着沉重的心情,前来送别马金凤先生最后一程。
院长赵健主持仪式。
7时30分,低沉的哀乐声响起,在高高悬起的黑色挽幛上,“沉痛悼念马金凤先生”的白色大字格外醒目。大厅里摆满了花圈、花篮,一副副挽联寄托着人们对这位国宝级豫剧大师的深切哀思。马金凤先生的遗体面容安详,安然静卧在鲜花丛中。
马金凤先生家属马建新致答谢词后,参加马金凤先生遗体告别仪式的各界人士和我校师生代表排队肃立,深深鞠躬,向马金凤先生遗体默哀。
今年5月29日7时15分,马金凤先生因心力衰竭,在青岛市病逝,享年100周岁。
马金凤先生不幸逝世的噩耗传出,人们无不为失去一位国宝级豫剧大师扼腕痛惜。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同志,艺术家和知名人士,马金凤先生生前的亲朋、同事等,纷纷通过各种形式发来唁电唁函、悼念视频,敬送花圈,表示沉痛哀悼。社会各界人士、单位企业、团体组织等也纷纷通过电话、唁电等形式致哀悼念。
马金凤先生1922年11月生于山东曹县,原名崔金妮,5岁学艺,7岁登台。1956年,入洛阳市豫剧团;首次进京演出《穆桂英挂帅》,引起轰动。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马金凤先生是国宝级豫剧大师,国家一级演员,豫剧“五大名旦”之一,中国戏曲“帅旦”行当的开先河者,豫剧“马派”艺术创始人,中国戏曲学院“荣誉教授”,我校终身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德艺双馨艺术家”“功勋杯演员奖”“中国戏剧奖•终身成就奖”和“中国豫剧艺术终身成就奖”等国家级荣誉,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豫剧)代表性传承人”,被广大戏曲观众誉为“洛阳牡丹”。
从艺九十多年,马金凤先生演出过数百部传统剧目和三十多部现代戏剧目,主要代表作《穆桂英挂帅》《花打朝》《花枪缘》《红嫂》《李双双》《野火春风斗古城》。
马金凤先生心系文化艺术事业的传承,把培养下一代和豫剧的发展兴旺当作自己的重要任务。2010年,成为中国戏曲学院荣誉教授,专职为豫剧本科班授课。2019年4月,豫剧“马派”艺术传承基地在我校揭牌。马金凤先生携弟子走进我校,为师生展示“马派”剧目经典唱段及折子戏,马金凤先生被我校聘为“终身教授”。2020年,收到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戏曲学院师生的回信后,98岁高龄的马金凤先生表示,要继续把学生教好,发扬光大戏曲文化。2021年4月,马金凤戏曲艺术博物馆在我校建成开馆,她说:“能唱就唱,唱不了就教。只要我还活着,就不能忘记人民交给我的任务!”
马金凤先生生于乱世、艺从名家,流离播越中勤学苦练;成于治世,博采众长,守正创新中自成马派艺术;传于盛世,躬耕教育,传薪播艺中弘扬豫剧文化;心系家国、德艺双馨,“洛阳牡丹”“一挂两花”必将流芳后世。她因豫剧而年轻,豫剧因她而璀璨。马金凤先生一生致力于戏曲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她的坚韧不拔精神、精彩艺术成就和一身家国情怀,我们将永远铭记。大师不朽,风华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