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专场主会场活动在我校举行

发布时间:2021-06-10 作者:常书香 张诗田浏览次数:0 分享至:

豫剧《花木兰》《穆桂英挂帅》唱起来,非遗鼍(tuo)鼓敲起来,洛绣·旗袍秀走起来……6月10日,2021年洛阳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专场主会场活动在我校启动。

该活动由洛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我校承办,围绕“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非遗展示活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松涛,市委宣传部二级调研员蔡育宗,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丽娟,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四级调研员宋红伟,我校党委书记朱美荣、院长程相朝、党委副书记任晓平,副院长余江宁、张志友出席启动仪式。启动仪式由伊滨经开区人大政协工委主任高丽萍主持。

朱美荣致欢迎辞。他说,我校高度重视非遗传承工作,近年来,在非遗研究、传承以及课程教学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非遗传承成果已经成为展示学院形象的一张靓丽名片和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我校将以建党100周年为契机,把文化遗产传承和文化育为“双高”校建设的重要内容,全心传承文化瑰宝,凝聚文化共识,在学院形成非遗传承的生动局面,努力将珍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研究好,不断推进国家级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为建设文化强市做出更大贡献。

王松涛在讲话中说,十年来,洛阳市非遗保护理念日趋深入人心,保护方式逐渐完善,保护成果初显成效。此次活动在洛阳职业技术学院举办,是希望学院依托优势专业和办学特色,在“非遗驻校园”传承实践中,搭建传承人与高校的合作平台、学生及社会各界感知河洛文化的传播平台、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正创新的交流平台,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探索形成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体制机制。

启动仪式上,王丽娟和程相朝分别代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我校签订战略框架协议。会上还向我校颁发“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传承基地”铜牌,为分别被评为河南省非遗示范展示馆、非遗示范传习所的洛阳平乐正骨博物馆、洛阳市剪纸艺术传承研习基地授牌。

活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豫剧《花木兰》《穆桂英挂帅》和非遗河洛鼍鼓《国风古韵》开场,“花木兰”和“穆桂英”身着戎装,英姿飒爽,我校师生及非遗传承人精彩的表演引得观众纷纷叫好。洛绣·旗袍秀、古筝合奏《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河洛大鼓“锦绣洛阳更多娇”、琵琶合奏《送你一支玫瑰花》、太极扇表演你方唱罢我登场。

在文化与旅游学院,由洛阳市非遗传承人带来的皮雕、圆拓技艺、洛宁剪纸等展演也吸引了大批师生观看。“纸刻初心 传承红色——百幅剪纸庆祝建党百年”洛阳剪纸创意展首展展出了我校师生和洛阳市剪纸协会研究会历时两年创作出的百幅剪纸作品,展现非遗剪纸的剪、刻、雕、镂、撕等技法,展现党的百年光辉历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党史教育专题书法创作活动暨书画作品展,百位书法家现场泼墨,创作党史主题书法作品。百件学生文物修复作品展,则展出了师生修复的青铜器、瓷器等文物作品。

据悉,2017年,我校与洛阳市剪纸艺术研究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开展非遗剪纸技艺传承,这是我校最早谋划、支持、培育和打造的首个非遗进校园项目。三年来,我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和传承、文化育人平台建设等方面不断实践和创新,“文物修复保护中心”被河南省教育厅认定为“河南省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洛阳剪纸技艺传承研习基地”被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认定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示范传习所”,《体验窑火神功,解锁陶瓷修复》课程被省教育厅、省文化和旅游厅评为“2020年度河南省研学实践教育精品课程”,成立了河南省牛恒林中式烹调技能大师工作室、马金凤戏曲艺术博物馆和李树建戏曲艺术传承中心,致力于传承马派和豫西调戏曲唱腔艺术的传承和人才培养,受到各界的认可和广泛赞誉。

摄影:宋帅杰

审核:姚俊红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