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月10日,《河南日报》二版要闻版及《河南日报》客户端推出《大家拜年送祝福》大型报道,其中报道了我校终身教授马金凤一生为民唱戏的高尚情怀。报道原文及相关链接如下:
豫剧表演艺术家马金凤:“唱戏是一辈子最大的事情”
本报讯(记者李宗宽 通讯员常书香)“几个月前,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戏曲学院师生的回信让我母亲备受鼓舞,昨天省委书记王国生又打来电话,让我们一家很是感动。领导们对老一辈艺术家的关心关怀,更加坚定了母亲为豫剧传承发展奉献一生的信心。”2月9日,马金凤的儿子马建新在电话中告诉记者。
春节临近,99岁的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马金凤一家依然准备过个“平淡”新年,吃家常便饭,不买新衣服,不贴对联,不串亲戚。“这和妈妈常年在外演戏有关。”马建新说。
马金凤被誉为“洛阳牡丹”,是豫剧五大名旦之一,她5岁随父学艺,7岁登台演出,14岁担当剧目主演,从风华正茂到耄耋之年,一辈子痴迷戏剧,把一生奉献给了舞台。她一生心系舞台,为人民而唱,对子女生日、过新年等看得很淡。“妈妈心里没有家,只有国家;没有名利,只有党、观众和戏。唱戏是她一辈子最大的事情。”马建新说。
在马建新的记忆里,儿时每年春节前后都是母亲演戏最忙的时候,从来回不了家。别人家的妈妈给孩子买新衣服、做美食,但他的脑海里从来没有这些新年记忆。直到近些年,他才有机会把母亲接到青岛,和母亲一起过新年。
如今,99岁的马金凤生活很规律、很简单。每天睡到自然醒,一日三餐粗茶淡饭,最爱吃胡萝卜、洋葱、豆角,肉很少,但每顿离不开稀饭。喜欢和儿子一起翻看有关她的书籍、画刊、图片以及自己的演出视频。
眼下,为研究好、保护好、传承好豫剧“马派”艺术,马金凤戏曲艺术博物馆正在洛阳职业技术学院紧张施工。为支持博物馆建设,马金凤的子女无偿向博物馆提供所有与母亲生活和90年从艺经历有关、可供公众参观和对中国戏曲发展研究有用的物品和资料,先后已有三批共384件物品运到博物馆。
电话里,马金凤老人让儿子转达对家乡人民的新春祝福,她还勉励戏曲工作者,艺无止境,一定要把戏曲艺术传承好,发扬光大。
“母亲大半辈子工作、生活在河南,那里有她太多的记忆和牵挂。所以,年后只要有机会,我们都会带她回河南、回洛阳看看。”马建新说。
相关链接:http://newpaper.dahe.cn/hnrb/html/2021-02/10/content_4750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