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副教授赵西慕课荣登“学习强国”全国平台

发布时间:2020-12-04 作者:白琳浏览次数:19 分享至:

我校教育教学又结硕果。近日,公共基础教学部副教授赵西的慕课《最早的中国》系列之《最早规划的王朝都城》在“学习强国”洛阳平台、河南平台展播之后,被“学习强国”全国平台展播。

据了解,《最早的中国》系列共分《最早的中国指向洛邑》、《最早的华夏》、《最早的智慧符号》、《最早规划的王朝都城》、《周公制礼》五集。本课程从文化的视角,通过对位于黄河文化核心地带的河洛地区最早的都城、最早的“中国”、最早的礼制、最早的华夏族以及中国最早的智慧符号的解读,从中国一词的出现、儒家礼制的产生、华夏民族的形成、智慧符号的出现、都城的最早形制等方面,探寻中国文化之根,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该慕课是在今年的‘强使命,找差距,明举措,勇担当’集中学习研讨活动中产生的。按照学院“立足洛阳市、服务都市圈、打造双高校、助力新引擎”的办学定位,公共基础部在集中学习研讨活动中紧紧围绕“咱们做什么”“我能做什么”进行解放思想大讨论。通过讨论,明确了立足专业、立足教学,发挥一线教师特长,传播好河洛优秀传统文化,助力洛阳国际历史文化名城的打造,助力学院打造特色人文社科的工作思路。经充分酝酿,决定打造“最早的中国”源头文化系列慕课。

目标任务明确后,公共基础部上下齐心,有力出力,有智出智,利用半年多的课余时间,打造出了《最早的中国》系列之《最早的中国指向洛邑》、《最早的华夏》、《最早的智慧符号》、《最早规划的王朝都城》、《周公制礼》慕课。

“选题决定着成败,面对博大精深的河洛文化,从哪儿入手,选什么题目,怎么表现洛阳悠久的历史文化,是件颇费周折的事儿。”公共基础教学部主任谭宝国说。

选题过程中,赵西提出从最早的中国做起,围绕“最早”做文章。题目确定后,她精心撰稿,三番五次地修改补充,寻找中国社科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许宏等专家指导,克服种种困难,终于完成了课程录制。

“尽管前期做了充分的准备,投稿后还是存在许多问题。比如时间的标注,图片的引用,技术呈现的各种画面等。团队成员不抱怨,不气馁,严格按照编辑要求进行修改,图片存在争议的全部亲临现场拍摄,‘学习强国’洛阳平台编辑陈静老师的敬业乐业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我们。”赵西说。

赵西介绍,“学习强国”平台面对的是全国的观众,其要求不但要专业,更要细致。细致到标点符号及每个字符的全角与半角是否通篇一致,细致到讲课老师的面部表情,例如眼睛是否游离,手势是否与内容吻合等。内容的每一个标注、每一个来源、每一个时间、每一句话都要求严格准确性。为了寻找问题,经常眼睛一眨不眨,紧盯屏幕,惟恐漏过每一帧画幅。

在视频内容中适当加入图片,有助于直接的感受和明确内容的意义,也会使视频呈现的图像更为美观。为保证图片的原创性,赵西走访相关景点,拍摄一手照片。疫情期间,龙马负图寺关闭,经过多方联系,对方答应给一个小时拍摄时间。酷暑当头,蚊虫遍布。赵西克服困难,终于完成图片拍摄。

“经过大家的辛苦付出,慕课终于登上了全国平台,这是对我们极大的肯定。我们会继续努力,争取做出更好的慕课,为宣传弘扬河洛文化做出洛职贡献。”谭宝国说。

审核:谭宝国

 

 

 




                        说明: 赵西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