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发布时间:2018-02-09 作者:浏览次数:0 分享至: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了解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 点: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

2、实践史认识的基础。

难 点:1、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2、人类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我们第一章学习了世界是什么、世界是怎样的问题,那么我们的认识能不能认识世界呢?这一章我们一起来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内容。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一)实践和认识的主体和客体

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中介是指各种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

(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方法及

手段:

多媒体教学,约45分钟

 

概念

解析

 

 

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3、实践是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

唯物主义坚持反映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唯心主义把认识看成是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的东西。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二)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

两者都坚持反映论,但两者之间又有性质上的区别。

旧唯物主义把认识看成是消极地、被动地反映和接受外界对象。而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认为人对世界的反映能力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历史地变化和发展着的,是一个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双向互动过程;而且,辩证唯物主义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科学地揭示了认识过程中的多方面的辩证关系,把认识看成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浅入深的充满矛盾的能动的认识过程。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一)从实践到认识

在这个过程中,认识采取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种形式,并经历了由前者向后者的能动飞跃。

1、感性认识

2、理性认识

3、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

(二)从认识到实践

1、 理论对实践的依赖

2、 有理论向实践飞跃的条件

(二)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1、 认识发展的总过程

举例

讲解

 

 

 

 

 

举例

 

 

 

 

 

 

 

 

 

 

多媒体教学,约45分钟

 

图像

展示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