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代码:630201)
一、培养目标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掌握护理专业必须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富有创新意识和较强实践能力,能在各级医疗保健机构从事护理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二、适用范围
1.招生对象:高中毕业或中专毕业
2.培养方式:全日制学历教育
3.学制:三年
三、毕业生从业岗位
1.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2.从事社区护理工作;
3.从事护理教育工作;
4.从事护理管理工作;
5.从事预防保健工作。
四、人才培养规格
(一)知识结构
1.掌握适应发展潜能需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人文科学知识;
2.掌握基础护理和各专科护理的基本知识;
3.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评估、护理及健康教育计划制定的基本知识;
4.掌握危急重病人抢救的基本知识;
5.熟悉预防保健管理和人际沟通的基本知识;
6.熟悉国家卫生工作及临床护理管理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7.了解本专业理论、技术的发展动态。
(二)能力结构
1.基础能力
(1)具有自学能力,掌握学习的规律和方法,学会独立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旺盛的求知欲,不断更新知识,获取信息,改造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2)具有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熟练应用普通话与人交流,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答辩、演讲能力。能规范书写汉字,用文字进行信息交流,会进行常规公文写作,具备总结科研工作的写作能力;
(3)具有人际沟通或协作能力,掌握与人沟通的一般技巧,理解分析各种社交语言,学会正确的处世原则,学会恰当得体与人交往,善于获得别人的合作为本职工作服务;
(4)具有计算机应用能力,学会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熟练应用计算机进行常规录入,利用计算机处理信息,利用互联网获得有效的信息。在毕业前通过全国计算机一级考试,取得相应证书。同时鼓励学生通过自修方式学习一种计算机语言,通过全国计算机二级考试或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文管)二级考试,取得相应证书;
(5)具有外语运用能力,通过《英语》课程的学习,能够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医学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一般的口头和书面交流。毕业生应达到相当于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水平。同时鼓励学生通过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A级)考试,并取得相应证书。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参加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三级)或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取得相应证书。
2.专业基本技能
(1)掌握临床常用基础护理操作技能;
(2)掌握内科、外科常见疾病、多发疾病的基本护理技能;
(3)具有护患沟通的基本能力。
3.专业核心能力
(1)具有对常见病、多发病病情和常用药物疗效与反应的观察、评估、护理及制定健康教育计划的能力;
(2)具有将本专业知识、技能综合应用的实践能力和对急危重病人的应急处理能力和配合抢救能力;
(3)具有运用医学及卫生保健知识,向个体、家庭、社区进行卫生宣教和健康教育的能力。
(三)素质结构
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护理职业道德;
2.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
3.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4.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五、教学总体安排和时间分配(单位:周)
学年 | 课堂 教学 | 毕业 实习 | 考试 | 入学或 毕业教育 | 劳动 | 假期 | 机动 | 合计 |
一 | 34 | 2 | 2 | 1 | 14 | 1 | 53 | |
二 | 36 | 2 | 1 | 12 | 1 | 52 | ||
三 | 40 | 2 | 1 | 43 | ||||
合计 | 70 | 40 | 4 | 3 | 2 | 26 | 3 | 148 |
六、主要课程介绍
1. 主要课程:人际沟通、护理伦理与法规、护理心理、护理礼仪与行为规范、人体解剖及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及免疫学基础、病理学、药理学、健康评估、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社区护理、老年护理学等。
2.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医院顶岗实习、见习、毕业实习。
七、课程设置与学时分配
教学总课时3178学时,其中公共基础课7门共560学时;专业基础课8门共566学时;专业课13门共852学时。临床实习40周共1200学时,实验实习总计1940学时,占总学时61.0%。具体课程及课时安排见附表。
八、临床实习
临床实习40周,安排在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进行,以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为主,并根据医院条件安排部分时间到急诊科、供应室和社区进行实习。
九、成绩考核
考核应以培养目标为依据,从德、智、体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态度三方面,分考试和考查两种,每学期考试课一般4-5门。临床实习实行出科考试。
毕业考试科目: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护理学基础。
发文部门: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