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目标
培养能正确掌握文物修复与保护所必需的文史等学科基础知识,掌握一般文物学、博物馆学、考古学的系统知识;正确掌握文物修复与保护技术的基本理论、一般程序、方法步骤,了解文物修缮、保管的传统方法和现代科技知识,正确进行实际操作;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具有良好的造型能力和较高的古籍、书画、陶瓷等文物修复技能;具备一般文物修复与保护技术的科研能力;面向文物艺术品市场及文博行业的职业岗位需要,能够在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艺术品评估机构、拍卖行、文物考古与保护等部门,从事文物保护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从事文物修复、文物鉴定、文物陈列展示等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专业名称、代码及培养方式
(一)专业名称:文物修复与保护
(二)专业代码:650404
(三)全日制学历教育
三、招生对象与学制
(一)招生对象:高中毕业及中职毕业,身体健康,无残疾
(二)修业年限:三年
四、毕业生从业岗位
1.在政府文物管理和研究机构从事文物管理工作;
2.在各类博物馆及陈列展览单位、考古部门、文物单位、海关、新闻出版社、教育等部门从事文物与博物馆工作;
3.在文物与艺术品经营单位工作;
4.在文物缉私部门从事文物缉私工作;
5.从事鉴定、修复和研究工作。
五、人才培养规格和能力
(一)知识结构
1.掌握适应发展潜能需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人文科学知识;
2.掌握文物与博物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3.掌握文物修复与保护的基本技能;
4.了解文物修缮、保管的传统方法和现代科技知识;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6.掌握古籍、书画、陶瓷等文物修复技能;
7.掌握对各种文物进行识别的初步鉴定能力;
8.掌握文物收藏、保管与布展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9.熟悉国家文物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
10.具备较高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现代化文化理念及素养。
(二)能力结构
1.基础能力
(1)具有自学能力,掌握学习的规律和方法,学会独立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旺盛的求知欲,不断更新知识,获取信息,改造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2)具有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熟练应用普通话与人交流,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答辩、演讲能力。能规范书写汉字,用文字进行信息交流,会进行常规公文写作,具备科研工作的写作能力;
(3)具有人际沟通或协作能力,掌握与人沟通的一般技巧,理解分析各种社交语言,学会正确的处世原则,学会恰当得体与人交往,善于获得别人的合作为本职工作服务;
(4)具有计算机应用能力,学会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熟练应用计算机进行常规录入,利用计算机处理信息,利用互联网获得有效的信息。在毕业前通过全国计算机一级考试,取得相应证书。同时鼓励学生通过自修方式学习一种计算机语言,通过全国计算机二级考试或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文管)二级考试,取得相应证书;
(5)具有外语运用能力,通过《文物英语》课程的学习,能够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文物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一般的口头和书面交流。毕业生应达到相当于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水平。同时鼓励学生通过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A级)考试,并取得相应证书。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参加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三级)或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取得相应证书。
2.专业基本技能
本专业学习内容的选取参照了国家职业技术标准,行业资格考证要求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要求毕业生除获得专业学历毕业证外,还应获得人社部文物鉴定估价师等技能证书。
3.专业核心能力
(1)青铜艺术品设计与制作;
(2)陶瓷艺术品设计与制作;
(3)碑刻石雕鉴定与修复。
(4)书画装裱与修复。
(三)素质结构
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
2.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
3.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4.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5.具有良好的人际公共关系。
六、教学总体安排和时间分配(单位:周)
学年 | 课堂 教学 | 毕业 实习 | 考试 | 入学或 毕业教育 | 劳动 | 假期 | 机动 | 合计 |
一 | 34 | 2 | 2 | 1 | 14 | 1 | 54 | |
二 | 36 | 2 | 1 | 12 | 1 | 52 | ||
三 | 40 | 2 | 1 | 43 | ||||
合计 | 70 | 40 | 4 | 4 | 2 | 26 | 3 | 149 |
七、主要课程和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1.主要课程:文物保护基础、中国考古学通论、中国古代史、中国古文字学、文物学概论、博物馆学概论、文物摄影、古籍装帧与修复技术、书画装裱技术、书画修复技术、陶瓷器修复与制作、青铜器修复技术、文物保护技术、中国青铜器、中国陶瓷、中国书画、文物鉴定等(详见教学进度表)。
2.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常见文物鉴定操作、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时间不少于40周)。
八、课程设置与学时分配
课程共31门。教学总课时3188学时,其中理论课时总计1054学时,实验实习总计1890学时。公共基础课7门共558学时;专业基础课7门共498学时;专业课10门共684学时,选修课7门共248学时,毕业实习40周共1200学时。实验实习占总学时59.3%。具体课程及课时安排见附表。
九、生产实习
集中生产实习40周,安排在合作企业为主,并根据生产条件、时间到博物馆、考古队和文博市场进行实习。
十、成绩考核
考核应以培养目标为依据,从德、智、体、能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三方面,分考试和考查两种,每学期考试课4门。
毕业考试:青铜器及瓷器的仿制设计、烧制,青铜、瓷器鉴定。
十一、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教学进程表
课程 类别 | 序 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 类型 | 考试 | 考查 | 总学 时数 | 理论 学时 | 实验 学时 | 第一 学年 | 第二 学年 | 第三 学年 | |||
17周 | 18周 | 18周 | 18周 | 40周 | ||||||||||
1 | 2 | 3 | 4 | 5、6 | ||||||||||
公 共 基 础 课 | 1 |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 必修 | 1 | 34 | 30 | 4 | 2 | 毕 业 实 习 40 周 | |||||
2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必修 | 1 | 2 | 70 | 62 | 8 | 2 | 2 | |||||
3 | 体育 | 必修 | 123 | 106 | 16 | 90 | 2 | 2 | 2 | |||||
4 | 文物英语 | 必修 | 1 | 2、3 | 176 | 114 | 62 | 4 | 4 | 2 | ||||
5 | 计算机基础 | 必修 | 1 | 68 | 34 | 34 | 4 | |||||||
6 | 古代汉语 | 必修 | 1 | 68 | 42 | 26 | 4 | |||||||
7 | 文物保护法规 | 必修 | 4 | 36 | 20 | 16 | 2 | |||||||
专 业 基 础 课 | 8 | 文物保护基础 | 必修 | 1 | 68 | 60 | 12 | 4 | ||||||
9 | 中国考古学通论 | 必修 | 2 | 72 | 60 | 12 | 4 | |||||||
10 | 中国古代史 | 必修 | 2 | 72 | 60 | 12 | 4 | |||||||
11 | 中国古文字学 | 必修 | 2 | 108 | 90 | 18 | 6 | |||||||
12 | 文物学概论 | 必修 | 2 | 72 | 60 | 12 | 4 | |||||||
13 | 博物馆学概论 | 必修 | 3 | 72 | 50 | 22 | 4 | |||||||
14 | 文物摄影 | 必修 | 1 | 34 | 14 | 20 | 2 | |||||||
专 业 课 | 15 | 古籍装帧与修复技术 | 主干 | 3 | 108 | 60 | 48 | 6 | ||||||
16 | 书画装裱技术 | 主干 | 3 | 72 | 50 | 22 | 4 | |||||||
17 | 书画修复技术 | 主干 | 3 | 72 | 40 | 32 | 4 | |||||||
18 | 陶瓷器修复与制作 | 主干 | 4 | 108 | 40 | 68 | 6 | |||||||
19 | 青铜器修复技术 | 主干 | 4 | 108 | 40 | 68 | 6 | |||||||
20 | 文物保护技术 | 主干 | 3 | 72 | 48 | 24 | 4 | |||||||
21 | 中国青铜器 | 主干 | 4 | 36 | 16 | 20 | 2 | |||||||
22 | 中国陶瓷 | 主干 | 4 | 36 | 16 | 20 | 2 | |||||||
23 | 中国书画 | 主干 | 4 | 36 | 16 | 20 | 2 | |||||||
24 | 文物鉴定 | 主干 | 4 | 36 | 16 | 20 | 2 | |||||||
选 修 课 | 25 | 文物文献检索 | 选修 | 2 | 36 | 2 | ||||||||
26 | 人际沟通(普通话) | 选修 | 2 | 36 | 2 | |||||||||
27 | 美术考古概论 | 选修 | 4 | 36 | 2 | |||||||||
28 | 艺术学概论 | 选修 | 1 | 34 | 2 | |||||||||
29 | 创业与就业指导 | 选修 | 3 | 36 | 2 | |||||||||
30 | 文物布展与解说 | 选修 | 1 | 34 | 2 | |||||||||
31 | 中国美术史 | 选修 | 4 | 36 | 2 | |||||||||
毕业实习 | 1200 | 1200 | ||||||||||||
总学时 | 3188 | 1054 | 1890 | 28 | 30 | 28 | 26 | |||||||
每学期开课门数 | 10 | 9 | 8 | 9 | ||||||||||
每学期考试门数 | 4 | 4 | 4 | 4 | ||||||||||
每学期考查门数 | 6 | 5 | 4 | 5 | ||||||||||